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05年啟動了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目前形成了二十幾個中醫藥文化基地,這些基地分別從不同的層面、從各自的特點出發,在產業發展模式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些中醫藥文化基地建設,都注重統籌資源、環境、產業開發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掘中醫藥文化資源,發展中醫藥文化旅游?,F就結合這幾個案例來說說中醫藥文化+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
一、宣傳教育一觀光休閑一產品銷售
通過打造觀光休閑園區,將宣傳教育與旅游休閑、產品銷售相結合,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神農草堂”與一般中藥博物館偏重于介紹中成藥制造不同,白云山黃埔“神農草堂”涵括了中醫藥文化及中藥材種植、加工及生產的全過程,集觀賞、學習、休閑、養生于一體。
園中通過各種天然原生植物、雕塑、仿制制藥工具、碑文、圖片、標本或仿制品、文字、故事、典故、名家書畫等,充分展示了祖國中醫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歷史,游客在參觀、觀賞、休閑之中認識中醫藥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一期園區展示了武俠小說中常有的劇毒植物“斷腸草”、“見血封喉”,陳列了眾多中醫傳說與中藥傳奇的文化浮雕與栩栩如生的十大名醫塑像,以及發人深省的養生格言等,用以啟迪人、教育人,也因此提高了經濟效益。
二、宣傳教育一觀光休閑一養生體驗
將宣傳教育與旅游觀光、親身體驗中醫文化和診療項目相結合,對游人產生了濃厚的中醫藥認知興趣。
廣西藥用植物園占地200多萬平方米,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藥用植物園之一。藥物園劃分為7個藥物區:廣西特產區、藥物療效區、蔭生植物區、木本藥物區、草本藥物區、藤本藥物區和藥用動物區。它集南藥、北藥、本區特產藥物和區外、國外藥物于一園。
藥物有灌木、喬木、藤木、草木等,藥用動物園還飼養黑葉猴、恒河猴、梅花鹿和飛虎等一些珍貴藥用動物。藥用植物園,既是游樂休閑的好地方,也是增長見識的好去處。
三、宣傳教育—中醫藥文化節、廟會—搭建經貿平臺
文化節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發揮優勢,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匯集信息,促進經貿合作,引進人才、資金和項目,推動產業上檔升級、做大做強。
四、宣傳教育一健康文化旅游
逸豐生態養生園作為高科技特色產業龍頭,珠三角乃至廣東最優秀的鐵皮石斛和旅游養生為一體的生態區,自建設以來,先后投資1.2億用于園區建設,竭力提升園區服務和層次,建起40多個鐵皮石斛種植大棚、南藥園、百果園等。
中國是中醫藥的起源地,在中藥草上有很多值得挖掘的點,對于在農業領域融合較大的休閑農業來說,發展體驗中草藥農業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特色旅游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